首页

踩脸足网免费

时间:2025-05-25 18:42:00 作者:甘肃力推八大产业集群 科技赋能寒旱农业冲刺6000亿产值 浏览量:34074

  中新网兰州5月23日电 (王牧雨)23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七地一屏一通道”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专场。发布会明确提出该省将以“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集群为核心,通过科技赋能、全链升级、区域协同,力争到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00亿元,2030年达到8000亿元,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寒旱农业产业体系。

2025年4月12日,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民联镇张明村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农民驾驶农机正在田间翻耕整地,准备播种制种油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资料图)王晓泾 摄

  甘肃是全国寒旱特征最显著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该省将寒旱特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2024年,全省“牛羊菜果薯药”全产业链产值达4928亿元,其中玉米制种、高原夏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苹果、马铃薯产量居全国第三,牛、羊出栏量分列全国第九和第四。

  据了解,该省今年出台《甘肃省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将种业纳入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体系。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安国民介绍,此举旨在发挥甘肃独特气候和资源优势,通过全链条升级推动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破解产业链条短、效率低等问题。

  《行动方案》明确实施“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四大行动。在扩量方面,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规模化、设施化生产;提质方面,加强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规模;延链方面,补齐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短板,促进三产融合;增效方面,强化“甘味”品牌建设,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

  以牛羊产业为例,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业管理处处长杨东贵表示,2024年全省牛存栏540.5万头、出栏287万头,羊存栏2760.9万只、出栏2872.9万只,全产业链产值达1981亿元。未来将通过“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四方面措施,到2025年实现牛存栏556万头、羊存栏2900万只,并培育8个牛产业大县和10个羊产业大县。

  八大产业集群是《行动方案》的核心抓手。其中,“牛羊菜药”四大产业目标2025年产值均超千亿元,“果薯粮”各达五百亿元,种业达三百亿元。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处长赵剑孝介绍,政策资金支持包括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及省级专项资金三类,2024年已落实产业发展资金约150亿元,重点用于规模化种养、设施农业、精深加工等领域。

  种业首次被纳入集群建设。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张昳表示,甘肃作为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将建设张掖玉米制种、酒泉瓜菜花卉制种、定西马铃薯良种繁育三大产业带,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争玉米、瓜菜花卉制种面积保持全国领先。

  科技赋能是《行动方案》的突出亮点。甘肃将组建10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每年投入2000万元支持种业和农机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实施19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21亿元,覆盖14个市(州),重点提升基地基础设施和产业融合水平。

  在经营体系方面,甘肃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实施奖补政策,并推出贷款贴息、联农带农奖补等措施,确保产业红利惠及农户。赵剑孝举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助200元,粮油单产提升项目每亩奖补不超过50元。

  为确保目标实现,《行动方案》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强化用地、融资、保险等要素保障。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将分年度调度重点项目进展,动态优化政策支持,确保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

  “甘肃将以《行动方案》为引领,将寒旱劣势转化为特色优势,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安国民说。(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丨一条河流的美丽嬗变

在国际问题专家看来,扣好“第一粒纽扣”,树立正确战略认知的路径在于双方加强沟通与互动。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高层接触很重要,“找到一些能向公众舆论证明两国能从合作中获益的议题也是有帮助的”。

点亮星火积流成河 浙江瑞安乡贤“人人慈善”的公益远行

法官表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第四项规定,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因此,无论下车开门还是车辆一直开门停放,因开车门造成他人损害的,通常要承担全部责任。驾驶人开车门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自身承担全部责任。

走进民企 | 快递行业飞速发展背后,一线员工有何感受?

汪文斌: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感到高兴。该项目全长1216公里,是阿建国以来建设等级最高、地质状况最复杂的公路项目。特别是东标段84公里项目沿线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大,堪称“地质工程师的灾难”。中资企业接手该项目以来,同阿方通力合作,以一项项“中国方案”破解技术难题,以优异的工程质量将“断头路”打造成“致富路”,为当地培养了近万名建筑产业工人,惠及近4千万人口,赢得当地社会广泛好评,成为中阿、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佳话。

“龙腾九州 福暖四季”网络中国节·春节短视频征集活动青年创作者分享交流会举行

眼下,山东日照莒县陆续进入秋笋采收季节,在芦笋大棚里采收上来的绿芦笋,会第一时间送至收购点,经过简单分选修整后,一部分作为鲜菜直接送到附近的农贸市场、超市,还有一部分会送至加工厂,加工成速冻芦笋等产品,销售到国内外。而在收购点和加工厂的加工车间,记者看到了大量加工时剥落的芦笋老茎等废弃物。

收视率破2.5% 《南来北往》为何受欢迎?

聊城9月12日电(吕妍)第二届弘扬孔繁森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9月12日在山东聊城举行。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内涵,深化孔繁森精神在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的时代价值。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